近几年来,从“学生国际化培养”、“教师国际交流”两方面广泛深入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大批教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前往欧美、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或学习深造。组织教授代表团多次前往美国与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学术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组织教授积极参加“德国浙大周”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做报告、做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三年出国访问人次统计
年度 | 教师人数 | 学生人数 |
2014 | 44 | 56 |
2015 | 55 | 58 |
2016 | 70 | 98 |
机械工程学院近年来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著名公司的专家学者来系交流访问。近三年,共有来自36所境外高校的40名专家、学者来访,开展学术交流,作学术报告;10所境外高校的代表团来访进行交流;引进11名国(境)外高校知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兼任教师等;执行短期外国专家项目13个;举办或承办大型国际会议7次。
近三年接待境外来访情况
年度 | 境外访问团(批) | 短期外专项目 | 境外学者 |
2014 | 3 | 3 | 11 |
2015 | 4 | 9 | 11 |
2016 | 3 | 1 | 18 |
多次参与中美联合深海科学考察
与俄罗斯热工仪表研究院联合承担课题
与日立建机合作开展混合动力方向科学研究工作
与Festo合作完成气动伺服机器人等多项课题
与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研究大学微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承担课题
与台湾中山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开展“龟山岛热液活动海试计划”
国际与境外合作伙伴
联合研究机构(部分)
浙江大学-德国FESTO气动中心
浙江大学-日本日立建机流体动力联合实验室
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伙伴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微机电系统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高科技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美国NI自动控制联合教学实验室
浙江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器官3D打印联合实验室
学院领导带队的教授代表团先后赴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意大利等地,展开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引进工作。自2009年10月以来,引进海外人才18人,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其中,海外引进人员中姚斌博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谢金博士、刘涛博士、尹俊博士、杨赓博士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聘请了英国牛津大学崔占峰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Tomizuka教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川利春教授、明尼苏达大学Perry Y. Li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黄勇教授、芬兰Tampere 大学 TapioVivalo,意大利圣安娜大学Dario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童立生教授等为兼任教授。
近年来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紧密,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类国际学术活动、主办或承办大型国际会议,如ICFP、IFAC、ICDMSD等。其中,由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杭州流体传动与控制国际会议(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ICFP)是面向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起于1985年,每四年一届,在杭州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成为该学科领域中负有盛名的传统性、定期召开的系列化国际会议。
Hangzhou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IFAC Symposium on Mechatronic Systems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Workshop of Sino-German 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CIRP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ided Toleranc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chining and Mechanics of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coustic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arable Sensor And Robot(ICWSR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