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仪式暨主题分享会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文校区)落下帷幕。机械工程学院共4个项目入围决赛,荣获金奖3项、银奖1项,创近年学院最好成绩。
本届竞赛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全省共有103所高校,2057件作品申报主体赛省级复赛,71所高校的412件作品闯入决赛,学校共有 19 支队伍进入现场答辩环节。我院创新创业团队表现优异,4支队伍经过现场答辩,最终《倾隧“智”行-大倾角斜井TBM多源感知智能掘进平台》、《生物原位打印膝关节软骨修复系统》、《MagFlex:基于力磁解耦的多维度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与应用》项目团队荣获省级金奖,《规模化标准化类器官智能制造产线》项目团队获省级银奖。
机械工程学院参赛项目合影
参赛项目介绍:
倾隧“智”行-大倾角斜井TBM多源感知智能掘进平台
倾隧“智”行项目团队合影
【项目成员】杨少晨、侯佳奇、朱凯豪、杨钧淳、张子曰、谭显中、谢明睿、张珈瑞、弟梓铭、邵贻玥、RIZWAN ULLAH;
【项目简介】
目前我国抽蓄引水隧道、煤矿巷道建设正在向高质高效发展,预计到2030年抽蓄电站建设数量将翻一番、煤矿巷道数量也将显著增长。其中,大倾角斜井隧道因为施工要求严苛、人−机−环境交互关系复杂已成为TBM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本团队设计研发了大倾角斜井TBM多源感知智能掘进平台,能够有效解决斜井隧道倾角测量不准和超前地质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克服不同操作人员水平差异带来的系统问题,充分应对复杂地质环境的变化和大倾角TBM支撑协同,实现刀盘扭矩、推进力等掘进参数的智能决策。本产品服务于中国抽蓄电站、煤矿巷道等大型能源工程,推动斜井施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生物原位打印膝关节软骨修复系统
生物原位打印项目团队合影
【项目成员】胡佳滢,徐龙杰,柳毓
【项目简介】
团队开发的生物原位打印膝关节软骨修复系统,集成磁控软体机器人系统、人工智能控制算法和生物材料体系,通过执行精准的人体关节腔内生物3D打印,为膝关节炎患者提供微创、无需住院的手术方案。本团队已一作发表高水平论文9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2项,并与头部三甲医院展开合作推进临床试验,力求造福全国亿万患者,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MagFlex:基于力磁解耦的多维度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与应用
“MagFlex ”项目团队合影
【项目成员】倪学彬、赵悦茹、陈琪瑶、丁安南、傅祥、刘侃、刘天成、林昊、王磊、吴娉娉
【项目简介】
针对传统柔性触觉传感器“制造复杂、解耦精度低、分辨率不足”等问题,MagFlex团队提出基于力磁解耦的感知方案,构建大面积折叠磁化工艺、三维力-磁解耦模型、融合插值与空间特征学习的力位识别方法。该方案可实现低成本大面积制造、三轴力精准解耦、毫米级位置识别,已应用于水下机器人、机器臂柔性感知等场景,具备广泛工程应用潜力。
规模化标准化类器官智能制造产线
微谱团队合影
【项目成员】徐万青、潘艾妮、梁瑜婕
【项目简介】
本项目聚焦类器官规模化生产难题,创新设计“规模化标准化类器官智能制造产线”,通过自动化技术突破人工操作瓶颈。项目以超低粘附微结构模具为核心,结合高通量生物培养系统与AI检测模型“小微”,实现类器官生产全流程的标准化、高通量化。团队已发表9篇Q1区论文,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受理5项,并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全国银奖。
“挑战杯”系列竞赛经过30余年的发展,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国内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之一。机械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展科创文化节、国赛项目交流会、赛事打磨会等,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创”的良好科创氛围,大力引导学生将科研实践、创新实践进行成果转化。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把创新创业素质提高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持续为国家科技进步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