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通知

时间:2024-05-22浏览:5297设置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起源于1911年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机械科,是我国最早从事机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涌现出了以路甬祥、林俊德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先进人物,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年均科研经费累计均在3亿元以上。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首批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首批机械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单位,首批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我院拟于20247月中下旬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全国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优秀大学生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的全面了解,为基础扎实、热爱科研、德才兼备、立志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学生搭建继续深造平台。

夏令营期间,我院将组织开展知名专家学术讲座、学科与专业介绍、优秀营员评选等活动。欢迎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报名工作自即日起开始。相关安排及注意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收对象

面向全国优秀高校、预期能获得母校推免资格且有意攻读我院直博研究生的大三本科生。

我院2025年将继续按一级学科招生,直博报考专业:

学术学位:机械工程(代码:080200

专业学位:机械(代码:0855

二、报名资格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具有浓厚的科学研究兴趣,有志于本学院专业发展,有较强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并有继续深造意向,拟申请我院免试推荐直博研究生;

3.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目前为三年级在校本科生),学业成绩优秀,预期可获得母校推免资格 ;   

4.英语水平良好。大学英语六级460及以上或WSKPETS 5)合格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英语国家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成绩有效期五年(指考试时间在20206月及以后);或雅思5.5及以上或托福80及以上,有效期参照证书的有效期。 

三、报名方式及所需材料

1.网上报名:即日起至620日登录“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服务系统”进行报名,网址为:https://yjsy.zju.edu.cn/grsinfo/zs/user/login (首次登录需先点击注册按钮,注册帐号),登录成功后填写相应信息提交即可。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或者Google Chrome浏览器)

【提醒】我院按照研究所(系)进行营员遴选。报名时请务必在“备注”栏进行备注所报研究所(系)+是否接受调剂选项:制造系、机电系、设计工程研究所、机械设计研究所、工业工程研究所,各研究所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导师名录请见附表。更多信息,请见学院网站http://me.zju.edu.cn

2.材料递交(本次暂不需提供纸质材料):

在“成绩单附件”一栏上传以下材料电子版材料(合并制作成1pdf,不超过25M):

1)个人简介(A4纸,1页);

2)本科阶段成绩单(本科生注明前五个学期总评成绩的专业排名和专业总人数,须由所在院系教务部门盖章)1份;

3)英语水平的证明材料;

4)其他证明材料(如已发表论文首页、各类获奖证书等可体现自身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材料)。

申请者应保证所有信息及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由材料不实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四、材料审核及入选

我院将根据申请者提交的材料,以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为主要评价依据,由各专家组对申请者进行入围资格审查。本次拟将入选状态在申请系统中更新,并通过短信通知本人。申请者需及时确认是否参加,逾期未确认视放弃此资格。未入选者恕不另行通知。入选者如因故不能参加夏令营,请第一时间告知,以便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

五、日程安排

报名结束后,我院将组建夏令营钉钉群,具体日程安排将及时在钉钉群发布。请报名的同学提前下载安装钉钉app,并用报名手机注册钉钉,及时查看钉钉消息。

六、联系方式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物苑1-403室,邮箱:jxyjs@zju.edu.cn

相关咨询:叶老师,宋老师,0571-87951931



机械工程学院    

2024522日    


各研究所(系)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导师名录

更多信息,请见:http://me.zju.edu.cn/mecn/6336/list.psp

研究所

研究方向

博士生导师

制造系

制造技术及装备自动化研究所

1.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
2.生物制造与3D打印
3.精密制造与新能源制造
4.振动标准与计量
5.精密检测与故障诊断

曹衍龙、曹彦鹏、陈剑、傅建中、金浩然、何闻、贺永、李洋、梅德庆、潘程枫、沈洪垚、陶凯、汪延成、魏燕定、杨将新、杨世锡、赵朋、

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1.自动化调姿定位技术、装备及系统
2.飞机结构自动化制孔技术与装备
3.自动化钻铆技术、装备及系统
4.复合材料自动铺放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
5.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及装备

毕运波、董辉跃、董会旭、方强、蒋君侠、柯映林、李江雄、曲巍崴、宋小文、王晗、王青、朱伟东

机电系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所

1.智能工程装备
2.机器人感知与控制
3.生物制造
4.柔性驱动与传感

杨华勇、陈剑、陈哲、龚国芳、韩冬、雷勇、谢海波、徐凯臣、杨赓、尹俊、邹俊、祝毅、张斌

流体动力与智能控制研究所

1.流体动力基础件
2.电液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3.气动技术与工业自动化系统
4.机电液装备智能控制

黎鑫、欧阳小平、陶国良、王峰、魏建华、徐兵、姚斌、周华、张军辉

机电控制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1.海洋环境观测及感知技术
2.新能源装备机电液技术
3.机器视觉与机电装备智能诊断技术
4.机械系统振动噪声测控技术
5.人机智能机电系统技术

陈章位、金波、李德骏、林勇刚、刘宏伟、唐建中、王宣银、吴世军、杨灿军、陈燕虎

精密工程与微纳技术研究所

1.光刻机浸液系统
2.面向半导体制造的超洁净流控部件
3.超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
4.微纳器件与系统集成
5.传感器与智能仪器

陈远流、付新、胡亮、居冰峰、巨阳、刘涛、李璟、阮晓东、申英男、项荣、谢金、杨功流、朱吴乐、郑永嘉

设计系

设计工程研究所

1.复杂产品创新设计方法
2.装备数字化与智能设计
3.产品性能仿真与数字孪生
4.设计大数据与智能制造
5.机器视觉与计算机图形学
6.工业机器人与3D打印
7.高性能成形装备设计制造
8.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及应用

谭建荣、程锦、冯毅雄、胡伟飞、刘振宇、李基拓、陆国栋、李樵风、裘乐淼、王进、徐敬华、伊国栋、张树有、宋秀菊

机械设计研究所

1.智能设计及数值仿真技术
2.重大装备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技术
3.旋转机械仿真设计技术
4.大型发电装备数字化仿真关键技术
5.物流装备数字化设计及关键技术
6.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动力学与控制
7.机械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方法

童水光、童哲铭、王林翔

工业工程系

工业工程研究所

1.智能制造系统
2.智慧服务
3.可持续制造
4.知识与创新管理
5.检测与质量工程
6.系统优化与控制
7.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8.企业信息化技术
9.-信息-物理系统

甘春标、纪杨建、王柏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