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进。3月13日上午,在浙江大学杰出校友林俊德院士诞辰86周年的当天,师生、校友和马兰基地的代表、林俊德院士的家人代表等相聚在紫金港校区开物苑,见证浙江大学马兰精神文化园开园。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63650部队相关领导专家、原总工程师沈志康少将,林俊德家人代表林海晨,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杨华勇院士、金沙江联合资本合伙人王国成校友等共同开启马兰精神文化园。
马兰精神文化园是浙江大学为了传承和弘扬马兰精神,更好地向师生讲述扎根戈壁沙漠、为国铸核盾的浙大马兰人物故事而打造的校园育人地标和文化景观。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有百余位浙大人奋战在茫茫无垠的马兰基地。在马兰基地培养的11位院士中,就有程开甲、吕敏、杨裕生、林俊德4位浙大人,他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了浙江大学求是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浙大人,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求是学子投身祖国的国防事业。
任少波指出,近年来,浙江大学不断发扬光大求是创新精神,将红色基因作为鲜明底色,深挖校园红色资源,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支持各院系在学校整体文化规划体系内确立定位、寻根修史、展示成就,打造院系文化阵地与育人品牌。今天,我们在校园内建设马兰精神文化园,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马兰精神”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的功能,教育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积极从求是精神的富矿中凝聚奋进力量,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到国家需要的战略领域和重点岗位建功立业。
任少波强调,要以马兰精神文化园开园为契机,做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探索实施以红色基因为内核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断强化使命引领,持续挖掘和利用好浙大红色资源“富矿”,打造具有浙大风格、学科特色的校园育人地标,搭建更多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浙大人许党报国的故事。
“父辈们一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对我们影响颇为深远。”仪式上,林海晨生动讲述了林俊德院士以身作则、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他表示,正是因为有浙大师生、校友不懈的坚持,专门打造了马兰精神展厅和马兰精神文化园等,使得父亲等老一辈马兰人坚守的“马兰精神”得以不断传承。
杨华勇表示,机械工程学院以林俊德院士爱国奋斗的事迹为原点,成立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打造了红色育人阵地。马兰精神文化园的落成,将激励广大师生坚持“四个面向”,勇闯创新“无人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开园仪式还为林俊德育人奖教金、立志报国奖学金获得者颁奖,今年共有3位教师、8位学生获奖。
董辉跃教授作为林俊德育人奖教金获奖教师代表发言。他表示,近年来,学校和学院不断营造厚植家国情怀的浓郁氛围,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他深受鼓舞和启发,希望这样的做法能不断完善创新,并得到更大的推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将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梁文龙同学作为林俊德立志报国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他表示,在浙大求学期间,马兰精神指引着他走上立志报国的道路,成为他科研攻关中的力量源泉和一生坚守的理想信念。如今走向工作岗位,他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践行马兰精神,不辜负时代赋予青年的职责与使命。
浙江大学马兰剧组带来情景演绎《永不凋谢的马兰花》,同学们用深情的讲述与精彩的表演,娓娓道来那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用浙大三代师生为国铸盾的故事,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年代,生动阐述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
活动期间,全体与会嘉宾在马兰精神宣讲团成员邵文琦的讲解中,共同参观了马兰精神文化园。
63650部队相关负责人、林俊德院士家乡福建永春县代表、马兰杭州战友会代表、杭州崇德中学林俊德班师生代表,浙江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机械工程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师生代表等出席仪式。
文章来源:转载自浙大发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