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奖风采】焦中栋:求是路上的坚持

时间:2021-01-04浏览:931设置

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焦中栋(16级机电专业博士研究生)

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封面文章),平均影响因子10.9/篇,共授权发明专利13项,GFPS国际会议最佳海报奖,相关研究成果入选浙江大学2020年度“启真杯”十大学术新成果。曾获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机械学院十佳学生、校运动会6金1银、千普华液奖学金、浙江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优秀团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入选浙江大学学术新星培养计划,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哈佛大学联合培养。


一、田径场上的坚持

跑步,是焦中栋一直喜爱并坚持的爱好,连续三年参加校运动会,获得6枚金牌,1枚银牌,金牌数占机械学院近四年运动会的50 %,帮助学院两次拿到研究生组团体总冠军。并且在中国大学生校园路跑接力赛获得华东赛区第四名,3次参加环紫金港师生接力赛,均进入前八名。

从大一报名运动会学院选拔被刷,无缘运动会,到校运动会6金1银,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尝试与付出。伴随着赛前的准备与训练,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习惯了精疲力竭,也就奠定了金牌的基础。

这一份详细的训练记录,记录了焦中栋从零开始、稳步提升的过程,为他赢来了荣誉,为他的科研道路提供了强健的体魄。跑步也带给了他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决心与毅力,付出终将获得回报。


二、科研路上的坚持

科研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焦中栋也和其他博士一样迷茫过,沮丧过,甚至也想过放弃。即便如此,在他最痛苦的时间,焦中栋仍然每天坚持很早到实验室,不知疲倦的找灵感,做实验。三个月又三个月,直到一个折纸的视频给了他灵感。然后又每天起早贪黑做了三个月,完成第一篇论文的实验,然后第一篇论文接收。

焦中栋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他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汗水,做了更多的尝试,每一次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我相信很多师兄师姐应该给我们说过,找idea的时候一定要大量看文献,如果看了100篇找不到,那就是200篇,300篇,你看的越多,产生idea也就越容易了。”焦中栋告诉我们,大量的文献阅读,抓住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思考文献中不足的地方,定期归纳整理,分析发展趋势,是我们科研路上找到正确方向的不二法门。

焦中栋还指出:“如果科研搞累了,可以在网上看一看自己想学的一些技术,尽可能是跟自己的科研相关的,如果你会的技术越多,就会自然而然的把这些新的技术跟自己的idea结合起来,这样文章的质量也会高一些。”科研与技术都是相通的,在科研陷入瓶颈的时候,一些其他相关的技术也可能让你触类旁通。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勇于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尝试并付出汗水,终将通往收获的终点。


三、竞赛路上的坚持

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队长) ,浙江大学“启真杯”2020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浙江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队长)。不仅在运动与科研道路上,焦中栋在竞赛路上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虽然竞赛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次比赛都是无功而返,很多次答辩都暴露出不少问题,但“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他常用这句话来调整心态。正是这样一次次的经历,让他锻炼了博士生应该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之后的比赛和汇报便都信手拈来。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言简意赅、关键词代替长篇大论;用数据支撑展示;图文并茂,多使用图片、视频展示;控制答辩时间;提前调试视频播放等”,焦中栋将他自己的比赛心得总结成了清晰的六点要点。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