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2日星期二,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学联实践部在浙大附小开展了“机器人兴趣班”培训课程继续进行中。主讲者是来自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黄政明同学。本次课程承接了上一次课程的内容,给孩子们讲解了“自动巡线小车”的基本原理和其中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原理。
在前几次的课程中,组装“自动巡线小车”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机会。但是在课程中,孩子们并没有学到小车巡线的原理,这对孩子们的知识的完整性是不好的。所以,在本次课程中,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解了小车的基本原理和其中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原理,希望孩子们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自己组装的小车,还有机器人的概念和原理。
为了更好的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参与到课程中来,本次课程没有使用PPT,而是使用了原始的黑板进行讲解。在课程开始前,志愿者便在黑板上画好了本次课程需要讲解内容的原理简图,便于孩子们清晰地理解讲解的内容。本次课程的内容对于孩子们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课程中,志愿者常常提醒孩子们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志愿者表示,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跟进自己的讲解进程,防止孩子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而失去兴趣。
图注:志愿者黄政明讲解三极管基本原理
在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或原理时,志愿者会花更多的时间来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以便让孩子们能够弄懂相关的原理。虽然这些知识是孩子们现在还不一定用得着的,但是志愿者觉得这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对这些基本原理和结构产生兴趣才是课程的重点。
图注:志愿者与学生完成原理图
在课程中也会有一些原理,比如三极管放大作用,大部分孩子都很难理解。导致了一部分同学觉得听课很吃力。但是这些知识又是很重要的,所以志愿者依然坚持讲解。志愿者表示,课程的目的不要求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些原理,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或者让孩子们拓宽视野。现在机器人兴趣班上有不少小朋友,但是以后会继续学习相关内容的小朋友可能只有少数的几个。志愿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系列课程,让可能学习与机器人相关知识的小朋友更加深入地认识机器人。
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对自己的“自动巡线小车”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其内部结构原理又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孩子们也知道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的重要性。
图/商晓波 文/邓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