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第115次会议—“医工结合:生物制造、再生医学与医疗器械”主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时间:2014-09-16浏览:2447设置

201477,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第115次会议“医工结合:生物制造、再生医学与医疗器械”主题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校友楼西溪厅隆重举行,相关院系师生代表六十余人参会。

机械工程学系党委书记李伟教授主持会议并简要介绍医学院、机械工程学系在学校分管领导和科研院支持下筹备会议的情况。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教授首先致辞,他对第115次浙江大学西湖学术论坛会议主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医工结合涉及一个满足国家与民生重大需求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次会议能邀请到国内外工程和医学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医工结合之道非常有意义。浙江大学一流的工程和医学学科开展联合研究,有助于工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浙江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同时指出,要真正组织开展好医工结合,还必须关注交叉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系主任谭建荣院士在致辞中指出,生命科学和医学是21世纪前沿科学,将引领其它学科的发展,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们的身心健康,医学的发展进步当然也需要“医疗器械”和“检测仪器”的支撑。因此,开展医学、生命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医工结合非常重要,国内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已经在医工结合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特色的工作,我们学校也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尽快能够组织开展医工结合研究,为以后学校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展做好队伍组织和研究基础方面的准备工作。

浙江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医学与机械、材料等工程学科的结合非常重要,健康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沿领域方向,医学的发展依赖于医疗器械、医疗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的先进医疗器械都依靠进口,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进步也非常重要,医学与工程学科的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非常有意义,本次论坛是推进医工结合的一个很好范例。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孙毅教授也进行了发言,指出转化医学是医学研究的前沿,医学研究对临床治疗和应用究竟有何意义,必须依靠研究成果的实际转化,本次会议也是转化医学的一个很好研讨,也希望会后能够真正组织开展好医学结合,推动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同时促进成果转化。

领导致辞后学术报告正式开始。本次西湖论坛共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8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首先,由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陈绍琛教授作了题为“3D生物打印: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的一种有效工具”的学术报告,报告开始前,教授还先介绍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工结合交叉中心UCSD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 Medicine(IEM)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该交叉中心Medicine, Engineering Science相的结合的运作模式可为浙江大学组建类似的医工结合平台提供参考。接着,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正平教授作为题为“通过医工结合促进学科发展的一些设想”的介绍性报告,报告指出,浙江大学医学中心的建设就考虑了医工结合,并结合浙江大学医学中心的建设情况,提出了目前医学领域一些与工程学科紧密相关的科研需求,希望工程科学能够与医学进行交叉和协同创新,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医工结合促进学科发展和医学成果的转化。随后,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陈伟教授作了题为“单分子膜蛋白微纳检测”的学术报告,严伟琪教授作了题为“针对退行性病变的医疗器械创新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来自复旦大学力学系的尹峻教授作了题为“神经导管应用中的制造工艺与生物医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来自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的牛田野教授作了题为“立体定量锥束CT成像设备:高精准图像引导治疗的‘眼睛’”的学术报告,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曹利平教授作了题为“3D技术在腹腔镜外科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来自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的杨灿军教授作了题为“康复医疗机器人发展”的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结束后,会议进行了研讨交流,研讨交流会由浙大机械工程学系副主任傅建中教授主持,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陈绍琛教授对医工结合合作机制和学生联合培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正平教授指出,工科和医院的合作空间很大,医学院可以发布研究需求给机械系,机械系也可以把相关教授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发给医学院,便于双方教授找到结合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系副主任杨灿军指出,双方可以考虑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研究项目并开展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同时,医学院与机械系还可以开展文化建设方面的交流。另外,还有来自机械系和医学院的十余位教授学者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就医工结合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方式发表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副主任傅建中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