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使命 中国梦——记机械系2014寒假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红色寻访

时间:2014-02-27浏览:331设置

          响应机械工程学系团委以“青春·使命·中国梦”为主题的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本小组在220日踏上了本次赴上海进行红色寻访的旅程。小组希望通过了解党的历史,挖掘党的故事,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明确当今年轻一代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我们的第一站是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深红色的墙壁透出历史的厚重,在这幢看似普通的石库门老宅里,一个日后会响彻全中国的名字——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们踏入其中,大厅、天井、门廊,每一处都透漏着上世纪的风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展厅依次陈列着各种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每一件展品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压抑黑暗的社会氛围,也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更为钦佩。

在整个展馆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当属还原后的会议厅。蜡像栩栩如生地定格下了这永恒的瞬间。在那个中国最黑暗的年代,在这个小小的屋内,他们慷慨陈词的身影令人动容。从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共产党人浴血奋战、指点山河,这等气魄令我们折服。先烈已逝,遗风永存。通过讲解和展览,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了解,也更感受到了我们青年一代所肩负使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观完毕后,我们就红色基地的现状向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采访。我们了解到如今的红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不但有老一辈人常常来缅怀,学生旅客也络绎不绝。我们相信,我们祖国的未来必定更加辉煌。

 

图注:中共一大纪念馆合影

随后我们来到了龙华烈士陵园。这里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解放后,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陵园两旁的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陵园内树木青葱,鸟声啾啾给这种肃穆的氛围又平添了一份暖意。在陈列馆内,既有油画、浮雕,又有影视资料、电影展示,比以往的展览馆更直观也具冲击力。展厅的排布按时间顺序:从旧民主主义时期到新民主主义时期,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后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每个展厅中都有烈士们的照片和生平。他们大多也是二十多岁的年纪,但他们能为了祖国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陈列馆外还有大量的纪念雕像群,雕像的材质有青铜、花岗岩等等,主题从“五卅惨案”到“四一二殉难者”,雕塑以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将这凝重而恢弘的历史定格。队员们心情沉重地像陵园内的每一位烈士致敬。这一份革命精神会世代流传,永不退色。

离开烈士陵园,我们前往了我们小组预定的最后一站,宋庆龄故居。街道有些僻静,走进故居,它的主体建筑是一栋红顶白墙的小洋房,在房子的前面就是一座汉白玉雕成的宋庆龄坐像,目光慈祥而安定。故居内的陈设全部保持了宋庆龄女士生前的原样,里面放置着大量宋庆龄的遗物,她卧室的挂钟永远停在了818分,这是宋庆龄逝世的时间。每个房间的装饰都十分雅致。宋庆龄的一生都在为大众服务,她拥有许多的名誉称号,却不置身于政治中,她把她最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妇女和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和福利事业中。

在参观完毕后,我们在留言簿写下我们的感言:“国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最美好的形象,我们要以之为榜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图注:宋庆龄坐像前合影

我们的上海红色寻访之旅虽然告一段落,但队员们的爱国热情更为高涨,我们在新时代更要有我们的担当,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明确自己的使命,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图、文/倪骁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