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5日到8日,机械系赴黄山市社会实践二队一行来到黄山市,先后参观了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在参观中了解历史,缅怀先烈,寻找支撑中国梦的精神根源。
8月5日,实践队员抵达黄山市屯溪镇。屯溪是赣东北苏区通往上海临时中央局的要道,1933年冬,中共闽浙赣省委派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到屯溪,秘密建立皖南特委,机关设在屯溪老街的“合记春”药店内,从而开展党的秘密活动。
6日,实践队伍来到屯溪老街69号,皖南特委所在地。砖木结构二层临街旧式楼房,与周边古朴江南小镇风格一致,但是房屋上面高高飘扬的红色中国共产党党旗让它显得尤为特别。同学们踏上木结构的楼梯,仿佛穿越到八十年前。二楼不大的革命历史陈列馆展厅中间有当时革命先烈及工农兵团留下的生活用品和大刀、土枪等兵器,它们静静地躺在玻璃箱中,厚厚的锈迹诉说着当年的暗流涌动。
展厅出口处两本留言薄上密密麻麻记下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的感想,感动之余,同学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图注:同学们留言“缅怀先烈 不忘历史 红色永存心间”
8月7日,实践队员到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诞生于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时,主要任务是牵制敌人兵力,掩护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并向北方转移抗击日军。先遣队的远征一路艰难坎坷,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取得了许多场战斗的胜利,但终因寡不敌众在黄山附近被敌人包围,遭遇重大失败。
队员们之前就曾了解到红军在武器装备方面与敌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当实物摆在眼前,队员们还是震惊了,很多枪械都是手工加工,几乎无所谓精度,其性能可见一斑。队员不禁感慨,先烈们是以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艰难的斗争!
在参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之余,队员们还参观了粟裕大将指挥艺术纪念馆,并拜谒了粟裕将军墓。

图注:队员们专注阅读红军宣传语
8日,寻访的最后一天,实践队员来到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在解说带领下,实践队员认真参观了纪念馆。
新四军组建的背景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后,位于南方的各红军游击队取得了合法地位。舍会山谈判,双方约法三章,为两党能够坦诚合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机械学生,队员们参观修械所展厅时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队员们被战士们运用废弃弹壳来修理枪械,在缺少原料缺少经验的情况下自己制造武器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讲解员尤其提到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多次自制炸弹受到重伤依然坚持在研制第一线。哪怕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中国工人们依然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着抗日战争的进行,成为可靠的后援。队员们也纷纷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如今优良环境下像吴运铎那样为祖国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

图注:合影留念
三个革命旧址的参观让队员们对当年红军、新四军的抗战历史有了鲜活的认识和深刻的感触,这种体验与感动远远不是苍白的书本能带来的。巨大的装备差距不是认输的理由,顽强拼搏的精神才是取胜的关键,也是支撑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动力。
图/陈朝萌、王鹏
文/陈三忠、王鹏、陈朝萌、郑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