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科学技术又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为了学习十八大的伟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浙江大学机械系勇为人先,以百分百白的热情继续开展“科普小课堂”志愿服务活动。2012年12月11日,我们机械系迎来了“我是未来科学家”系列活动之力学小车设计竞赛最后的比试环节。
力学小车设计竞赛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有限数量的竹筷、一次性杯、橡皮筋、回形针等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小车,使得小车能够载水从一斜坡上自由滑下并要求洒出的水尽可能少、用时尽可能少、小车用材尽可能少。小朋友们分组之后将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通过两周的时间独立完成该小车。最后志愿者们将在综合考虑这两个“尽可能少”的要求后选出优胜组。
本次竞赛共有17位小朋友4个小组参与比赛。上一周志愿者们首先向参加本次课堂活动的所有小朋友简单介绍了工作原理和小车的制作要求并初步完成了小车的设计与制作。各组小朋友可谓热情高涨,每个小组都提出了各自新颖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自己实际的动手将其实现。到本次活动结束时,进度快的小组已经组装好了小车并进行了载水试验。相信通过一周的改进与调试,各组的小车性能又有了显著的提高。

图注:陈星同学指导小朋友制作小车
今天下午,虽然在略显寒冷的冬日并没有温暖的阳光,但是有飘着淡淡茶香的龙井、吹着微微湿风的西湖,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夹杂着茶香清风陪伴着我们,再次来到西子湖小学开展“科普小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滚烫的心把整个冬日的寒冷都驱逐殆尽了。
在制作过程中,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活跃,没有什么拘束,都很积极的参与了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很有想法的问题,展现出了他们独特的创意思维。在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的耐心讲解下,各组都顺利成了自己的小车设计。在制作的过程中,小朋友充分体现出作为小孩子的心灵手巧,都独立完成了小车的制作。当然,处于安全的考虑,一些可能会伤及小朋友的制作环节还是由我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们代劳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不时地搞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破坏,但是在场的志愿者哥哥姐姐会对他们的“调皮”或“不当”举动进行制止,为他们解释这样做的不可行性的所在,并且启发他们想出可行方案。

图注:第三小组合作制作力学小车
完成制作之后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力学小车大比拼”。我们把四个小组排上序号,并在黑板上按照分组写下每一个小朋友的名子。每一组的小车按照水量的多少和用时的长短进行比较。我们在洪老师的帮助下搭好了实验用的斜坡并向老师借了码表进行计时。每一组的小朋友都对比赛对充满了期待,大家在比赛前都觉得自己组做的小车是最好的,自己组是最出色的!在比拼开始前,进入最后的修整时间,每一次都到讲台的斜坡上进行试验并对出现的问题尽快进行改进和调整。

图注:小组代表紧张地投入到竞赛中
最后,激动人心的比赛时刻终于到了!由领队兼主讲人徐锦标“大哥哥”公布比赛规则并宣布比赛开始。小朋友们按照组号依次上场进行操作并由志愿者进行计时。由主持人将小车滑下的时间和所运的水量写在黑板上公示。有两个小组的小朋友做出的小车成功滑到斜坡下,并且分别得到了冠军和亚军。而另外两个小组所做的小车,则因为种种原因没能顺利到达斜坡下,只获得了并列第三名。最后由主持人为获奖的小朋友颁奖,并送上我们机械系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特制小礼物,并且每一小组的同学和指导他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进行合影留念。

图注:获得冠军的小组破颜一笑
至此,我们此次的志愿服务活动至此圆满结束。通过这次竞赛,小朋友们将获得一次亲身体验构思、设计、制作的机会,对提高各位小朋友的科学知识、设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不无帮助,而这些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机械系团学联实践部
图/余冬冬 文/杨夺、徐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