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追寻·实践成才”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一】“知行合一走企业,追寻求是访校友”

时间:2012-07-19浏览:595设置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温家宝总理给浙大学生回信中“上好不可或缺的一课”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机械工程学系团委根据校团委安排组织开展“青春追寻·实践成才”暑期社会实践,包含结合机械专业,开展调查研究等六大实践形式。首批社会实践队伍中,机械系的学子分别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走访军工企业、访谈浙大校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苍穹高远航天梦,机械学子报国情—记机械系赴北京航天院所参观实践

2012年6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四名研究生在系团委书记项淑芳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了他们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参观实践的目的地是北京重点航天军工单位,包括航天一院、航天二院、航天五院、航天九院。下午6:30,由杭州开往北京的T32次列车缓缓启动了,这一趟列车满载着机械学子对航天事业的希望与期待,同时也满载着机械学子对献身国防事业的信念与决心。

第一站参观的是航天一院十二所,即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航天十二所有着50多年的辉煌历史,她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运载器控制系统总体研究所,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所研制的控制系统在航天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航天运载器的“神经中枢”。

第二站参观的是航天二院,二院作为新中国的长子,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空天防御技术总体研究院,主要研制和开发导弹武器。如果说航天一院主要是把地上的东西送上天去,那么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航天二院的任务就是用导弹把天上的东西打下来。

第三站参观的是航天五院,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是我国载人航天的总体部,主要从事空间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卫星应用及空间技术二次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载人航天的“司令部”。

图注:参观航天五院展厅

第四站参观的是航天九院,即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航天九院主要研究工作致力于惯性导航、遥测遥控、航天计算机及软件、微电子、机电组件等传统优势专业的提升。

北京之行圆满结束了,同学们不仅亲自感受了现代航天科技的精密和高端,也被航天人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所打动。这次参观给实践团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也是一种激励。同学们也意识到,只有将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个人事业的腾飞。

 

走进杭钢集团,认识机械专业——记机械系赴杭钢集团社会实践活动

2012年6月28日,机械工程学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0级的同学一行赴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参观实习,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仔细察看了杭钢集团的生产车间和会展中心,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观的首站是钢丝生产车间,走上参观通道,一阵热浪便迎面扑来,从上往下俯视,我们可以看到钢丝生产的整个过程,每道工序或是每种设备前,都有一块金属牌子给参观者一些简单地介绍,让我们可以对整个过程有更加细致的了解,同学们还不时向解说员询问一些不懂的工序。

图注:钢丝生产车间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紫金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直径较大的钢材,矩形截面的钢材经过轧机加工后变成圆形钢筋,而钢筋检测合格后经过剪切机切割成特定长度的钢材。

在杭钢集团参观的最后一站是位于集团总部的会展中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杭钢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步壮大的心路历程。杭钢集团在发展钢铁产业的同时也在努力布局非钢产业,据解说员透露,杭钢集团的非钢产业利润已超过总利润的50%。而在模型展示台前,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杭钢的产业布局,其中绿化面积之大也让人相信杭钢打造“绿色杭钢”的决心。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实习,同学们真正接触了钢铁生产线和与此配套的各种设备及工艺,对于书上的知识,同学们肯定会有一些更深的领悟。同时,大家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研究方向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走进通用电气,共聚知名外企 ——记机械赴杭州通用电气实践活动

2012年6月29日下午,机械工程学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0级全体同学在林勇刚老师的带领下赴通用公司参观实习。同学们受到了GE公司相关人员的热情接待,并在解说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风机、阀门等设备的生产车间,通过将实际问题与已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对设备的生产过程、加工工艺、市场需求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生产车间,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大型的风机、蒸汽轮、燃气轮等能源设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地和解说员交流着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产品的生产工艺、市场需求以及公司的相关创新技术做了深入的探讨。此外,解说员还带同学们参观了生产车间里陈放的各式各样的刀具,详细讲解了各种刀具的功能与使用技巧,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外企与国企在文化方面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于外企的浓厚人文关怀气息以及自由平等的企业精神表示赞赏。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也发现公司过度依赖外国技术、国企缺乏自主创新的缺陷,和解说员做了相关交流之后,对于相关问题有了自我的认识。

图注:通用电气公司

此次通用公司参观实习,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0级全体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进名企的一次全新的体验。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例相结合,对于机电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公司运营等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在于解说员以及李美龙先生的交流中,同学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获得了许多有助于个人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此次GE公司之旅,意义重大。

 

薪火相传求是长存——浙大机械学子走访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王强校友

王强校友浙江大学1986届发动机专业本科毕业,就职于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也是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的理事、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的理事及副秘书长、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化促进工委会主任助理。

闷热的天气,拥挤、突发设备故障的地铁都挡不住求是者联盟小分队队员的热情,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奔波,小分队于7月2日11点到达了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经过前台的引见,我们很快来到了王强学长的办公室,并在此开始了今天的访谈。

简单的自我介绍及寒暄中,我们意外地发现王强学长曾经住于与小分队相同的寝室楼,校友楼友相见,顿时倍感亲切。小分队正是踏着前人留下的脚印,追寻其成功之道,以备我等求是者学习。

当问到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工科毕业生走到现在的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时,王强学长跟我们分享了他丰富多彩的成长、工作经历。学长1982年进校学习发动机专业,毕业后去江西科学院能源所从事科研工作。1990年考上了浙大经济管理的硕士,但是由于当时江西省计划委员会的选调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前往机关为政府服务。在机关工作的11年中,王学长接触了创业投资,攻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在职金融学研究生,并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而被提拔为正处级干部,负责全省的重点工程。这之后的几年,王学长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在浦东新区做创投基金,在浦东科技投资公司任副总经理,以及目前在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用王学长自己的一句话:“4年科研,11年机关,5年企业”可以总结其丰富的工作经历。不同的阶段,王学长做出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学长还指出我们毕业以后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做好选择很难,而且做出选择后不应后悔。

图注:王强校友与采访同学交谈

王学长于2010年开始编写信息化电子刊物,做一些资讯的采集。在谈及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时,学长指出未来颠覆性的技术主要有三大板块:一是移动技术,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二是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三是IT技术和3D技术。实体技术的发展已出现瓶颈,机械领域需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并结合信息技术。

谈及王学长作为公司副总经理更倾向于录用什么样的毕业生时,学长表示其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经历,比如能够体现出自身优势的课题,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亮点。同时,学长表示我们在学校中大多练就的是“童子功”,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而在不同类型企业的选择这个问题上,王学长表示各种企业只是一种载体,都有其独特性,关键还得看个人的兴趣爱好。外企的工资高、管理水平很高;国企无工作包袱,福利好,一些大型国企的管理水平也相当好,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民企有活力且需要的是“多面手”,小企业则讲究成本,要求员工能够快速上手并解决问题,凡事需亲力亲为。

王学长从工科转型到管理并且取得成功,他表示找到个人的兴趣很重要。在校期间学长曾经担任排球裁判、参加勤工俭学、各种体育活动等,工作期间接触很多企业,并且一直对金融(创业投资)感兴趣,对个人兴趣爱好的坚持,他放弃了令人羡慕的机关工作,追寻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

很快地,时间来到了十二点半,学长请我们在园区餐厅用餐。在餐桌上,无论政治、历史还是经济、生活,学长一些独特的见解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当你身边的人都对某件事或某个人都持一样的看法时,你就要反思,从中兴许可以找到成功的机会”

知行合一走企业,追寻求是访校友。机械学子接连走访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企业和校友,从中的获得一定会对今后自身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机械系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共包括走访红色基地,重温党的历程;寻找青春故事,学习励志人生;基层实习挂职,实践助力成才;志愿服务社会,青春报效祖国;结合机械专业,开展调查研究;探寻西迁之路,感受求是精神六大形式。以上实践只是机械系整个社会实践的开始,期待并预祝所有实践队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机械工程学系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2012-07-16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