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申请国家973计划项目及怎样做好973项目的科学研究——朱剑英教授报告会

时间:2012-03-23浏览:18642设置

报告主题:怎样申请国家973计划项目及怎样做好973项目的科学研究

报告人:朱剑英教授

时间326日 下午2:30

地点:玉泉校区教九208会议室

 

朱剑英教授简介

  朱剑英,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3776日生,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1980-1982年为英国克朗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访问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roduction Engineering, CIRP)院士,国家973计划咨询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南航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南航校友会名誉会长,南航航天学院、民航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生产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原副理事长,全国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名誉理事长,《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杂志的编委会主任、《航空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机械科学与技术》等杂志的编委。

朱剑英教授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航空制造、计算机控制、生产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智能机器系统、模糊数学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学术造诣精深,是国际生产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主持过20多项国家科研任务,其中《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机床控制》、《智能机器人基础技术研究》、《机器人视觉》、《智能力控制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关键技术研究》等20多项研究成果属国际首创或国际先进。他把模糊系统与数学理论应用于机械制造,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多变量生产过程模糊控制系统及零件模糊分类专家系统,提出10余项国际首创的模糊分析理论与方法,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主席P.A.McKeown教授称其是第一个将模糊理论数学应用于多变量生产过程控制的人。他建立了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数学模型和力反馈控制系统,在模拟系统上实现了间隙为0.01mm的对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语音输入、自动编程的CNC机床系统,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与网络开放结构的智能制造模式,开辟了智能制造研究的新领域。将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解决了多目标、多资源、动态智能优化生产调度的NP-hard”型世界难题,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他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86-1998),为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南航航天学院、民航学院;扩大学校规模、扩大专业、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促成原航空工业部与民航总局联办南航;进入国家211工程大学行列;成立南航研究生院;建立南航江宁校区等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 江苏省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他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后开设过20多门课程,培养了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70多人。著有《航空发动机制造工艺学》、《机床数字控制伺服驱动系统》、《模糊理论基础与应用》、《智能系统非经典数学方法》等15本专著与教材。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被航空工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被江苏省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优秀学科带头人,他是国际知名的航空制造专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