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殷玉珍,出生于陕西省靖边县,后嫁到位于毛乌素沙漠深处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50年前,毛乌素沙漠还是水肥草美的天然牧场。五十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六十年代滥垦乱牧闹开荒,七十年代沙逼人退无处藏。1986年,她和丈夫开始种树治沙,20多年来绿化荒漠7万多亩。因为治沙造林成绩显著,她先后获得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全国十大女杰、全国治沙标兵等荣誉称号,更值得一提的便是200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大年初五,早晨六点的天空与凌晨十二点无异,顶着内蒙古零下二十多度的凛冽天气,此时的我们便已经踏上了行程,殷玉珍阿姨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的尔林村,来回将近一千公里的路程,还有一部分路程需要进入陕西境内。
历时五小时终于到达殷玉珍阿姨的家,看到门口的大牌子上赫然写到:“玉珍沙漠绿色生态园欢迎您。”后来在采访殷玉珍阿姨时,她说:之所以要打造这个绿色生态园,是为了等到夏天,她希望用自己亲手种的水果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当然,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绿色。
进入殷玉珍阿姨家,受到了她热情的款待,看着她如今的小砖房,对比着老旧照片中那个像房子一样的地窖。正如一首诗中写到:“土细沙明色复黄,随时起风集成梁。远望千里无根草,只有马蹄三两行”。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借沙梁的硬巴处掘开一个地窖,一个人须猫着腰才能进去,里面铺上柴草和枯枝,两个人在里面都转不开身。这就是殷玉珍阿姨住了十几年的结婚新房!今天殷玉珍阿姨一讲起来仍然泪光隐隐。
殷玉珍阿姨非常健谈,在介绍我们到此的目的时,我说道:“来拜访您是因为您既是最适合作为我们采访的青春榜样,又可以完全体现我们内蒙人所面临的极端自然环境和我们所做的斗争。”殷玉珍阿姨腼腆的笑了笑,说道:“能体现的人可多了,不光是我。”质朴与可爱在此刻展露无遗。
在谈及她2005年所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时,她的话震撼了我的心灵:“2005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时,3月7日在法国开会,然后去美国纽约做演讲,总共三个人做演讲,演讲得好便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当时我大儿子要高考了,为了儿子,我没去纽约,我想,再拿多少钱,再获得多少名誉,也不如把孩子培养出去,名利终究只是我的,不是儿子的!”此时,我仿佛忘记了她的身份是治沙模范,取而代之的是伟大的母亲,肃然起敬!
说到了大儿子,仿佛打开了她作为一名母亲的话匣子,她说:“同样是在我二儿子高考时,我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火炬手,在网上投票时,从60组,到30组,到最后选到只剩1组时,我一直是第一,但我没有时间那么多时间去到希腊传递火炬,于是我提出主动退出。可后来想想,我不能光考虑个人事情,也得考虑地方的大众的事情,社会培养了你,就要懂得报答,最后我在鄂尔多斯市传递的火炬,但二儿子高考也与理想大学差了四分。”说到这里,她的眼里又泛起了泪光。
又谈了许久,因为需要尽量减少赶夜路的时间,我们不得不与殷玉珍阿姨道别,回来的路上,回想着白天发生的一切,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在思考着人生,思考着生命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
正如一位诗人赠与殷玉珍夫妇的诗中所述: 古漠深处一绿洲,贵雨洒林绿更浓,大漠孤舍炊烟起,黄鹂远近对歌喉,檐下双雀亲昵语,主人忙碌屋前后,果树馨香远飘来,日起斜辉照绿洲,世外桃源何处寻,古漠井背塘处有。
寻访人:戴正晨、郝雅文
文稿搜集:机械工程学系团委社会实践部
文稿编辑:“机械视点”新闻宣传中心
2012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