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精神至今尚存——机械工程学系暑期社会实践赴延安走访老军人刘志坤

时间:2011-07-31浏览:678设置

 

【嘉宾简介】刘志坤,延安市蟠龙镇人,1933年加入陕北刘志丹军队,担任勤务员。在1936年编入红三军团,担任警卫员。在1937入党,同年编入115师。七七事变之后,担任曾思玉特务员,开赴山东抗战。在1945年升任特务排长,负责保护山西的兵工厂。50年代后转业到延安机械厂、农机制造厂。
【采访时间】2011年7月18日(调研人员:方泽华,张为,林煜豪,赵逸栋,熊秋阳)
   
在我们到达刘志坤爷爷的住处时,我们电话联系了他。一听说我们是浙江大学的大学生在做红色寻访之旅后,老人家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采访。
 
想起革命年代不禁潸然泪下
当我们来到刘志坤爷爷的住处时,老爷子正坐在沙发上迎接我们。91岁高龄的刘志坤爷爷看上去精神很好,并没有老人家的虚弱,眼睛依旧炯炯有神。在和老人的谈话中,除了刘志坤爷爷因年事以高,听觉不便之外,老人家思路仍然清晰、说话井井有条,有时回忆起往事不禁潸然泪下。
“我13岁的时候参加的红军。”老爷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时我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改嫁。我在山上放牛的时候遇到了刘志丹带领的陕北红军。”那时候是1933年,当时年仅13岁的刘志坤老人在放牛的时候偶遇红军。
说到了参加红军的原因,“就是想吃顿饱饭。”刘志坤爷爷笑着说。像刘志坤爷爷这样的老红军,也许只是怀着吃饱饭的目的加入了军队,但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后来一步步开创了新中国。
“3年之后我再次才回到了家。”刘志坤老人说道,“家里人那时候才知道我参了军。”“那时候我放的牛还自己跑回家了。”说起这件事,老爷子也感到很有趣。
当我们问起在军队的生活时,“那时候的军队很苦的。”刘志坤爷爷说。“一套衣服穿好几年,吃的也不好,能有碗粥喝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不像现在有吃有穿的,多好呀。”
 
图注一:与刘志坤前辈的交谈
后来抗战开始,刘志坤爷爷跟随曾思玉进入山东进行敌后抗战。回忆起自己唯一经历过的一场战斗,“那时候鬼子打仗厉害,伪军不行。有一次我们一个连队碰到了鬼子和伪军,本来以为伪军人多鬼子人少,可以打的。结果是鬼子人多伪军人少,连队一百多人被打散了,我也只管保护着首长撤退,碰到我们的不对才停下来。大家都被打散了,后来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
“还有一次,平型关战役后我作为特务员跟随首长打扫战场。那死的人是真多,到处都是尸体。那场仗打得真是惨啊。”刘志坤爷爷在我们关心的这场战争上并没有再和我们多说,或许是那血淋淋的战场老人家也不愿再次回想起来了。
到了1945年的时候,刘志坤老人担任特务排长在山西省守护兵工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也许那又是一段战事的浪漫,可老人家不愿多说,“当时看着挺好,也就成了嘛。”一语带过,那就是战时的爱情吧。
解放战争胜利后,老人家回到延安老家,参与了铁路修建。由于以前在兵工厂时学习了一些机器使用,在50年代毛主席支援延安建设时给了延安一些机器,只有老爷子会使用。于是,老爷子被请到了延安机械厂操作机器并带徒弟。后来又调往了延安农机制造厂。
70年代,越南自卫反击战时,刘志坤爷爷的儿子也参加了。那时候家里人希望老爷子通过和曾思玉将军的关系,把儿子调离前线,被老爷子严词拒绝了,“当兵就是要打仗的,不打仗国家养你们这些兵做什么。”这是老爷子的思想,也是一个打了半辈子仗的老兵的思想,保卫祖国是军人的天职。
这时说到了刘志坤爷爷一直为曾思玉担任警卫员的事,“曾将军是个好人。”在一旁的老奶奶也说。“他很照顾以前的战友。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还特地来看望过我的。”说到这时,老爷子也许想起了和曾将军一起的岁月,眼角有些湿润了,用手轻轻地拭去。老奶奶和我们说,那时候老爷子和曾将军的关系很好,毕竟每天生活在一起,照顾着将军的衣食起居和安全,老人家对将军还是很有感情的。
我们又提及了军队的文化建设,“我是在部队学字班学会写字的,也能看得懂报纸。”说到这,老人家还是很感谢军队的。共产党的部队培养的并不是只会打仗的兵,也教授给他们知识,老爷子的识字和操作机械也是在部队的时候学到的,对于后来的转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本来还想再问问一些部队的情况,但老爷子在军队做了几十年的特务员,跟随在首长身边,保密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在部队的时候只管保护首长,那就是我的工作。我也只管做好这个工作。”
 
图注二:临别前的合影
 “最近几年过得好,”当我们从部队转向老人家的生活时,刘志坤爷爷说,“政府也很照顾我们这些老红军,经常都有人来看望,医疗享受副省级待遇。只是,我们希望能够分套房子的事情还没能解决。”说起这些,我们也了解到老爷子现在是和大儿子住在一起,以前和老伴一起住在一口老旧的窑洞中,所以老人家很希望能够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在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之后,我们向刘志坤爷爷赠送了我们的礼物并告辞离去。老爷子和老奶奶起身相送,由于老爷子已然91岁高龄,行动不便,没有多送,但老奶奶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楼下。打着伞回身看去,老奶奶依旧站在楼下,看着我们……
 
【采访札记】
在采访中,老人家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的采访时间虽然不长,我们却从老人家身上感受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在到延安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延安精神”是什么?从老爷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延安精神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流淌着。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
刘志坤爷爷已经九十有一了,经历过了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时期,为国家默默奉献了自己的前半生;转业后在地方工作,为国家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宁可自己的儿子上前线作战,也不愿委托首长照顾;人已经不在部队,保密工作依旧遵循;他态度平易近人,言谈真诚质朴,给了我们磨灭的印象和内心的感动。正是这样的一批批人,从普通百姓变为了战士,帮助中国度过了那最黑暗的时代,带领中国走向了新的辉煌。之后他们又从战士变成了工人和农民,发展生产改造自己的国家。新中国的历史就是由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人物创造的,他们在国家需要是挺身而出、无名奉献,他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份子,都是战争年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最难忘,是那红色的年代,是那老兵的眼神,为国为家!
 (文/林煜豪、方泽华、熊秋阳,图/张为、赵逸栋)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