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上下求索”——访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谭建荣院士

时间:2014-12-13浏览:4839设置

他,一位院士,低位待人,高位做学问;

他,一位风趣幽默的大师,案例教育,旁征博引;

他,一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严谨而热情,推崇用实际行动说话;

他就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任谭建荣院士,让我们用心聆听大师真实的声音。

记者(后面简称“”):一进门就看到您十分推崇“宁静致远”,“上下求索”八个字,能谈谈您对这几个字的理解么?

谭院士(后面简称“”):宁静下来才能下定决心,安下心来才能认真做学问,我们青年要有一个宏伟的志向,要有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时期特别重要,尤其大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这三观体现在行为上,显性的语言表达比较困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比尔盖茨将这三观体现得很好,以前他在微软时,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做了很多贡献,后来人家觉得他人生不够圆满,包括他父母对他有些意见,因为他对慈善事业捐款太少。但是,他急流勇退后就做了很多慈善事业,前段时间还把所有的资产献给慈善机构。到这个时候大家认为,比尔盖茨是最完美的人。一个人做不到毫不利己,专门为人,你全部回报社会了,你就是比较高尚的人了。从这一系列的行动中显示了比尔盖茨的世界观,而不是单纯凭他说的一段话。他把自己的全部资产奉献给社会,他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世界观也是最完美的世界观,助人为乐是一种很高尚的境界。

那么,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去辨别好坏,又怎么去知道哪些适合自己?实践和总结。人生,最了解自己的人是你自己,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同样,一求反也是成立的,最不了解自己的也是你自己,因为旁观者清,旁观者可以看到你的优点,你的缺点,你自己可能看不到。我也有很多可能我自己没在意的缺点。所以一个聪明的人要不断的矫正自己,大胆的实践。现在存在这样两种年轻人,一种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总是对的。另一种过分自卑,不敢去实践,不敢去尝试,不敢面对现实,不敢面对失败。所以,我们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善于总结,包括我们学习方法也是这样,即使付出一样的劳动,善于总结的人收获远远大于不善于总结的人。当然,我们老师也是这样,做了很多项目,相当辛苦,如果不善于总结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徒劳。

另外,上下求索就是科学无止境,什么问题都可以探讨。马克思说过,要大胆的怀疑一切,科学的道路上要勇于探索,善于探索,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正确的方法论。所以,做人的过程和做学问是紧密关联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行动在宣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能取得成功就说明你的世界观和客观世界是吻合的。如果你不成功,你就要善于修正自己。不断地矫正自己,使得自己能够适应客观世界,从而赢取成功。

:您可能也看到过这种情况: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睡得不亦乐乎,那么作为老师,您觉得应该怎样调节学生的兴趣?

:作为老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现场气氛,用干劲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用热情感染每一个人。我比较注重调动别人的兴趣,我会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情绪去感染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上课的学生,甚至一起玩的人。上课睡觉这种现象也要从两方面来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上课睡觉有别于讲话,睡觉不影响他人,但对上课氛围产生影响。此外,现在我们都是学分制,学生都交了钱,上课睡觉没学到课堂上的知识,终究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以前我教制图课时,有个学生作业没做好,比较客气的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作业没做。我说:你对不起的不是我,而是对不起你自己。浪费了时间,又没学到东西。其次,对不起父母,父母出了钱让你来学习,你没学到。再次,对不起国家,这么好的教室,这么好的资源,浙大这么好的风景,不好好读书对不起国家纳税人的钱。从这个角度来说,上课打瞌睡是学生自己的损失。

大学上课是一个探讨的过程,技巧是第二位的,内容才是第一位,老师的技巧在于如何深入浅出地把一个难题表达清楚。以前华罗庚老先生曾说过“做学问,读书,要从薄读到厚,要从厚读到薄”。我在读硕士的时候老师跟我讲,一门课让你上两个学期你能上,上三个学期你也能上,但如果要你做两个小时的讲座,你也要能把基础问题讲清楚。这就是融会贯通,关键在于是否掌握这门课的精髓。

:您曾说过“聪明的人和笨的人有什么区别?聪明的人就是善于学习的人!”那么在您的眼中,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怎样的?

:善于学习的人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的人,一切机会就像现在你们采访我的时候,我也在向你们学习。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也要思考如何向学生学习。毛主席曾经讲过,想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自己不仅在业务上会得到进步,往往为人处事也比较好。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智商要高,情商更要高,主要体现在关系的处理上,这关系,包括你和室友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将来成家后和配偶的关系。如果你比较谦虚,你就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反过来你自我感觉很好,瞧不起别人,那么你看到别人的都是缺点,这样关系就容易紧张。

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每个人对知识积累的程度,了解的程度不一样。我快速阅读能力比较强,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掌握精髓。如我以前学习高等数学的时候,看教材就像看小说,没什么不懂的,因为我的思维方式和它的逻辑推理的方式是一致的,所以很容易接受。有些人善于抓住总体,有些人善于做好细节,不过总体来说,两者是统一的,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想要提高并达到成功,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科的爱好和追求,追求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学习是一种快乐,不是负担,这时你就上升到一个境界了;第二,要有时间的投入,我们机械工程学院,许多老师工作很努力,很投入,如柯映林、周晓军、祁国宁等老师,拿顾新建老师来说,以前他工作地点在教一时,我和顾老师从年初一到三十几乎天天碰面,没有人要求我们来,但是有了兴趣后,你就愿意投入、乐与投入;第三,善于总结,善于分析,善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刚才您说要善于学习,善于抓紧时间,但是生活中有很多诱惑,我们该怎么办呢?

:你说的很对,挡不住诱惑,容易一事无成。我自87年分配到浙大后,一直呆在浙大,很多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心二意,东看看,西跳跳,就没什么成果。诱惑越多,沉淀下来的越少,我前面讲过,宁静致远,就是要抵住各种诱惑,一心做学问。我们浙江大学拥有这么好的学术平台,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有宏伟的志向,抵制住各种诱惑,把追求科学追求知识作为人生的目标,不要随波逐流,附庸社会的俗气。不能看到人家在干什么你就去干什么。

:在您与同学的交流会上,我们看到您的PPT采用排练计时的模式,这是不是您对珍惜时间的实践?

:一个好老师上课,都要有计划性,采用排练计时是不断提醒自己要安排好,讲了多少时间,为自己更为同学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有些人可能不管讲了多少时间,也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总是喜欢拖课,认为老师多讲一些是负责,是为学生好。其实不然,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你要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我提倡四个观念:时间观念,组织观念,大局观念,协同观念。

:如果再来一次,您会怎么安排从本科到博士毕业的学习过程,对我们本科生研究生又有什么建议?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很遗憾没有进入过本科阶段,如果再给我机会重头来一次,我也会选择机械工程,工程问题比较复杂,有工程背景的人,驾驭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跟一般人不一样。在工程学科中,机械又是最基础、带动性最强的学科,学了机械再学别的就相对容易。所以机械学科是综合性、基础性、适应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工程类门槛比较高,价值也高。

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也是知识大量积累、能力得到锻炼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过好了每一天就过好了整个阶段。每天都很充实,利用率高。本科要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我总结自我完善能力,这个学习包括文化科学知识,还有学生活动能力。但总体来说,专业知识要过硬,学生活动投入的精力要适度。

:您能谈谈对自主创新的理解么?

:自主创新应当体现在各项工作中而不是挂在嘴上,越是提倡自主创新,就越说明现状的薄弱。我们国家因为传统的中庸哲学,比较温和,而创新一般带有风险,因此创新能力比较弱,以仿制为主。创新需要许多专业的知识,也需要人文知识,特别对于我们浙大这样著名的高校,应该把创新作为自己的使命,当然这个不是挂在嘴上的,更不是几个口号几个标语就能完成的,就像前面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是隐藏在某项学习、科研、工作当中的,所以不存在普适的创新方法。鲁迅临终时告诉他儿子,不要做空头文学家,做些具体的事,也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院长,你对于学院的发展有怎样的定位,对于我们学院的刊物又有什么期望?

:我们机械工程学院要保持在国内的领先水平,赶超国际的先进水平,把我们浙大机械工程学院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实力,对行业对学科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院刊要多与同学沟通,要多报道一些科研成果,使学生也可以了解,人才培养得更好,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后记:谭院士很忙,采访前后都有会议,采访期间也有好几个电话,但谭院士还是很亲切地和我们交流,告诉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谭老师在利用既有的条件创造自己的历史。


返回原图
/